武汉在线义工联盟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搜索
查看: 5816|回复: 8

2017年10月22日周日协和肿瘤中心专业培训——《关于临终关怀的内容》学习笔记汇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232

回帖

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124
注册时间
2008-7-11
在线时间
730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发表于 2017-10-23 17: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10月22日周日协和肿瘤中心专业培训——《关于临终关怀的内容》学习笔记汇总和培训感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

回帖

192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192
注册时间
2017-8-10
在线时间
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1-18
发表于 2017-10-23 2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有幸参加了临终关怀的学习,感触颇深!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对死亡是比较忌讳的,很少有人关心或深入了解过临终者最后的精神状态,对于临终者的濒死觉知(我的理解是回光返照)要么认为是在说胡话,要么置之不理!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在亲人过世后会因为没有达成死者的心愿或者没有体会到死者的心情而心怀愧疚,甚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我们现在的学习就是为了消除这样的事情,让每一位临终者和其家人可以在最后的相处时光中了却彼此心头的牵挂!我们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上,既然完成了我们生前的计划,那么就可以优雅的离去!只是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

回帖

198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198
注册时间
2017-10-9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9-25
发表于 2017-10-23 21: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参加完新人培训,就听老师说有这个讲座,回来就赶快报名,很有幸听到了于老师关于临终关怀的分享。于老师准备得很认真,她与我们分享了一些国外关于这主面的研究,体会,还有相关事例,听于老师很温婉地为我们讲解,好像并不感觉害怕、难过 ,更多的是感动和温馨,原来生命的最后可以这样度过,不过遗憾的是于老师上一次的讲座没能参加,所以了解得并不全面,希望下次于老师的讲座还能来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回帖

124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124
注册时间
2017-2-19
在线时间
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0-24
发表于 2017-10-24 1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座开始,于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一本关于临终关怀的书籍,她将那本书翻译过来,以便与我们分享。书名为《临终的礼物》(《Final Gifts》),它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临终者的特殊需要以及与他们之间交流等相关问题。
故事过后,于老师又和我们谈了许多。以下是于老师的观点和我的一些理解。
临终也是我们的一个成长时期,世界就是一个大学校,哪怕在临终,我们也在不断加深对生命的理解,离去,代表我们从这所大学校中毕业。正视这个过程,那么我们在面临生命的离去可能会更加坦然。
临终者不止会畏惧死亡,他们还有对亲人的担心、不舍,在临终之人离去前,亲人们最好告诉他们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告诉他们当他们离去后自己会做些什么,让他们预知你的将来,让他们安心。
临终之人都会有“濒死觉知”。他们可能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可能会看到自己已逝的亲人,看到一些我们难以想象的、不符合常理的现象。他们会在生命结束前的一段时间经常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或胡言乱语。这时我们不能随意搪塞过去,更不能直言“不可能”或者“你病太重了,好好休息吧”之类的话,而是要认真倾听,用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爱心大展”的过程,我们要试着去想象他描述的画面,按他们的逻辑去理解他们。否则,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被孤立的感觉。
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我印象深刻。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早晨背上滑板要去上学,他的妈妈说都快迟到了,让他赶紧些。男孩刚出家门,踏上滑板,刚滑出几米便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到,不幸离世。他妈妈很自责,认为不应该催他上学的。有天晚上儿子托梦来,告诉妈妈说,他知道自己只有这十几年的寿命,但他自己是个比较诙谐的人,不愿让痛苦的过程太长,所以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离去,希望妈妈不要自责。生命是一个阶段,我们生来就知道我们要死亡。早夭说明他们的人生注定就是短暂的,看过这个世界,就是他们人生的意义。因病逝去的也是如此,老死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人生注定是这个长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世界本质是迎来送往,灵魂在不断更新中进步。对于他们的离去,亲人们也请节哀顺变。
这次的讲座很有意义,于老师将临终关怀讲到了哲学的高度,我受益良深。希望这些一得之见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回帖

1009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1009
注册时间
2017-4-15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6-5
发表于 2017-10-24 1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从没有接触过与临终关怀相关的内容,说实话,最初我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参加这次培训讲座的。但听了于老师的讲座过后,自己收获的不止是有关临终关怀的知识,还有些其他的认知。
        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于老师分享了一本关于临终关怀的外文书籍的前两章;第二部分,提问环节,于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于老师婉婉讲述了劳拉和乔的故事。总是一个人排队、享受一个人旅行的劳拉偶然邂逅了乔,开始了两个人对世界的探索。后来劳拉患上恶性结肠癌,并转移到了肝,乔在旁感受着癌症对劳拉的折磨,自己的状况也每况日下。在最后的那段时间,劳拉突然说自己“是时候去排队了”,乔不解,但这其实是临终的劳拉释放的信息。她感到自己又要开始新的旅行了,要一个人去往另一个新的世界。大多人会认为临终的人们思维混乱,难以理解他们的话语,有时有意无意都忽视了这些奇怪的举动或言语。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时候那些临终人们的反常言行或许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临终的人们会恐惧,会愤怒,会失望,给出的讯息是锁头。要想打开他们心里的症结,四个过程:理解临终人——看到锁头,找出解决方法——找到钥匙,解决问题——开锁。例如,如果临终人担心的是身后事,有时主动告诉他们,在他们离开后自己的一些打算和安排,反而可以起到舒缓痛苦和减轻焦虑的效果。
        对待癌症,对待死亡,恢复平和的心态是重要的。我们带着命运和使命降生,完成任务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离开。于老师分享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早上滑着滑板去上学的小男孩,刚滑下家门前花园的小坡,就被一辆刚好驶过的汽车撞到空中,落下,再没能起来。母亲整日自责,难过度日。后来母亲终得释怀,是因为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儿子告诉她不要难过,因为他本来就是这么爱玩的一个人,注定要用这么特别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听到这里,自己眼眶一热,最后还是压了下来。这个故事让人悲伤又让人释然,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
        听到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到这个经典的童话,我脑子一懵,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记不清它讲的是什么。在地铁上百度重温了这个童话,才感到这个童话原来是个悲剧。听童话时太小,后来一说名字也都知道,却没什么感觉,现在的感受大有不同。就像十几岁喜欢的歌,二十几岁才听得懂。于老师说,要往上面的层次看事情,不同层次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但一个层次不否定另一个层次,大抵如此。弹簧上看是闭环,下看是闭环,中间看是开环,放开心,打开思维,一直螺旋向上。有意思的是,我外甥的小名叫小弹簧(因为他爸爸姓谭),今天听了于老师对弹簧的注解,以后他长大了,我这个小姨就可以一本正经地对他胡说八道这小名的由来了,哈哈哈。
        于老师在送给院方的一本书上的赠言写到,世界上是个大学校,人来人往,繁衍文明,降生即新生,离开即毕业,从新生到毕业生,护理人员就是那些迎来送往的人。生病患癌是由于之前学习、生活、身体和心理之间存在着不平衡,那咋办?说来也简单,活在当下,尽可能地恢复平衡。如果志愿者和护理人员摆正了自身的心态,病友是可以感觉得到的。
        “和谐是目的,爱是粘合剂。”对人生我还有太多困惑,但可以确定的,是站正姿态和去爱。


ps:于老师的声音很温柔,我在前面可以听的清,但或许后面的人会有些听不清。三十多人的讲座是不是换个大一些的地方再配个小话筒,会更好一些呢?小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3

回帖

725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725
注册时间
2014-6-26
在线时间
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6-22
发表于 2017-10-24 14: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于晓明博士《临终关怀》讲座的随记。

协和肿瘤医院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坐满了听讲座的护士和志愿者。于晓明博士开门见山,说明本次讲座她主要讲两个问题:如何理解临终者的觉知,医护人员如何进行护理、解释。
她介绍了两本书,《优雅地死去——生命尽头的展望》和《临终的礼物》,只是我没来得及记下作者。讲座内容也主要是分享其中两个案例,都是美国一线护理人员的经验总结。于博士非常有知识产权意识,在介绍书中案例前特意做了版权声明。
第一个案例是一对再婚的老年夫妻,两人在旅行中相识相爱再婚,一起安排以后的共同生活,但不久后妻子就检查出绝症,她既对丈夫不舍,也似乎在等待与已逝女儿彼岸重聚,她说“要和女儿一起去排队了”。丈夫起初难以(不能或不愿?)接受妻子的这种状态,难以理解妻子这句话的意思。在临终关怀护士的指导和支持下,明白这意味着妻子自己已准备好接受死亡,并且期望与已逝去的女儿重逢。丈夫也与妻子告别,告诉她离去后他对自己生活的安排和打算,妻子听后很安然平静,丈夫最后也能平静地接受妻子的离去,并且知道将来当他去世时,妻子同样会在彼岸等着他。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濒死觉知、濒死体验和临终幻象等的解释。

于老师分享后,也有一些小伙伴请教了在护理或志愿服务中的困惑和疑问,于老师很谦和,分享了她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鼓励每个人要先做到自己开放心怀,不要太设定局限,不要带着评价和指导的心去给被护理人贴标签,要顺应对方的思绪,自然流动。最后于老师也简单谈了临终前的三阶段,恐惧愤怒——无奈——平静。

虽然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鲜少有人真能做到看开一切,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许会相对容易一些,但大多数人都很难。
学习和了解临终关怀,对人自身来说,是做好准备,活着时好好生活,而当离去时刻来临时能尽量做到有尊严地离开。对志愿者来说,是如何帮助临终者平静平和地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帮助临终者家属平静平和地与亲人告别,继续自己的生活吧。
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0

回帖

2253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2253
注册时间
2014-12-1
在线时间
8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5-13
发表于 2017-10-25 0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完于老师的讲座,让我产生了很强的共鸣。我以为临终关怀讲座,无非就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已,没有想到还涉及到灵学方面,真的感到很震撼,我们的协和医院真的在临终关怀方面卖出了很大的一步,虽然这条路走起来很漫长也很艰难,但是,至少已经踏出去了,值得称赞!以后于老师的讲座我会继续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0

回帖

5285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5285
注册时间
2016-4-20
在线时间
20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4-22
发表于 2017-10-25 1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终关怀》讲座随记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的五百次擦肩而过才换来今生的相识。很荣幸再次参加于老师的讲座,今天的讲座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临终的礼物》前两章内容解读。二、互动
       于老师用质朴而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病人的家属、医务工作者、还是志愿者我们都应该确认、允许病人离世。特别是作为亲人,我们要告诉即将离世之人我们在他离世后的打算,以便临终者安心离开,同时,我们可以与临终者共同回忆一生的经历,让临终者看到自己没有白活一世。对于临终者而言,他们有着濒死知觉--对死亡过程的控制,他们的梦境带有强大的信息,都会看到幻象,常看到另一个世界,看到已逝去的亲人朋友,他们常用象征、暗示的语言表达自己。这时的我们不能随意的忽略或搪塞,更不能反驳。其实,他们的话语中带有强大的信息,我们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分析他们的言行,按着他们的逻辑去思考,让他们没有被孤立的感觉。
      对待临终者,有着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悠长的文明和人类延绵的繁衍是并行的,地球是个大学校。在这里,助产士和产科医生迎来新生。临终关怀护理人员送走毕业生,这迎来送往的工作,是同样神圣的。驱动从业者的动力是伟大的爱和持久的汗水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学习。而我们,都是来到这个地球的灵魂,地球是个大学校,是一个提供我们成长的大学校。当我们呱呱落地时便是这个学习的新生,我们离开便是死亡,死亡的意义是什么呢?是我们毕业了,我们要回家了。所以,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只是回家。
    做临终关怀的人思想上一定要快乐,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迎来送往,我们要让病人快乐,同时,也要让自己轻松。作为志愿者,亦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67

回帖

9396

积分

义工伙伴

Rank: 2

积分
9396
注册时间
2009-5-28
在线时间
88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11
发表于 2017-10-25 23: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于晓明博士《临终关怀》讲座的感想
   很荣幸能够听到于老师两节关于灵学的课程,虽然有些地方听的不太懂,但是感触非常深,比如上节课讲的星光点,星光体,业力,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了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完成另一个任务。还有这节课,首先开始于老师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然后又讲了病死觉知,地球是个大学校,大学校提供我们成长,觉知是历史上的跳跃,业力就是生命和生活的平衡器,是爱的展现,让你怎么过的更好,人和人的基本交往是能量,人临终前的三个状态:愤怒,发脾气,抵抗。
   我听懂的好像就这么多,其他的以后在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网站免责声明|手机版|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753号| 武汉在线义工联盟 ( 鄂ICP备16000413号-1 )

GMT+8, 2024-4-24 10:57 , Processed in 0.04249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